探访“共享茶村”云霄县和平乡泮坑村,“普通茶”到“名优茶”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探访“共享茶村”云霄县和平乡泮坑村,“普通茶”到“名优茶”

把“绿叶子”变成“金叶子”

△泮坑村全景

云霄“大西北”,海拔高度300~500米,丘陵地貌,山清水秀,土地广袤,这样的地方能发展什么产业?

400多年前,老云霄人已经摸出了好路子——种茶、做茶、贩茶。清朝初年,祖籍云霄县莆美镇莆美村的漳苑茶庄张氏后人看上了泮坑的山水,上山种茶。新中国成立初期,百废待兴。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,国营云霄和平农场成立,城乡青年、干部群众、退伍军人响应号召,组成了浩浩荡荡的开垦大军,汇聚扎根于这片土地。他们白手起家,开创了茶厂、橡胶厂、水力发电站、商店、卫生院等20多家企事业单位。

当时的泮坑作业区是农场的茶叶主产区,村中的老茶厂就是主要原料的生产地。20世纪80年代,以矮脚乌龙为主打的泮坑茶出口到东南亚,声名鹊起。即便到今天,一踏入村中,依然能嗅到空气中茶香弥漫。

坚守初衷“不坑人”

小村四面环山,村里村外、田间山头,一垄接着一垄的绿色城墙,不是瓜果蔬菜,都是茶。据统计,泮坑村现有茶叶种植面积近2350亩,年茶产量70吨,产品出口东南亚等国家。

可以说,泮坑村家家种茶,人人懂茶。在村里,我们遇见了一位做茶的行家——泮坑村冇坑茶厂茶农张扬锋。“我的茶园面积600多亩,茶树全部采用生态种植,零化肥,零农药。从种植、采摘,到制作、包装,都用监控摄像头不间断地录制下来,因为我坚持做绿色天然、不坑人的茶。”张扬锋正在亲手制作他的宝贝茶叶,已经熬了好几宿。“冇坑”的“冇”字,正是“有”字少了两横,意为“没有”,正合了其“不坑人”的意思。

△泮坑村村口左边为冇坑茶厂

冇坑茶厂所在的位置是当年的老茶厂。砖木结构的厂房里,依然保留着一些“文物”,比如墙上的毛主席语录,以前用过的老式炉子和各式各样有年份的笸箩、爪篱等,一入内就能感觉到年代感满满。可以想象当年有多少茶农依靠着好山好水好茶料和祖传好技艺,奋力拼搏,熬过了那段物资匮乏的年代。

不过,20世纪90年代以后,因茶叶品种老化、加工工艺落后,泮坑村茶产业一度陷入凋敝。现在提起乌龙茶、岩茶,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武夷山的茶——肉桂、水仙、大红袍。当年泮坑村种的岩茶,最终倒在他人快速崛起的大潮中。所幸,云霄人对乌龙茶和岩茶的口感偏好倒是妥妥地保留了下来,成了闽南地区独树一帜的“岩茶控”。

品种老化,那就开发新品种。沿着泮坑村的茶山望去,漫山遍野的青翠,看似一致的东方树叶,但在茶农的眼里,是差别巨大的无数个茶种。村里现种植较新、较优的品种是黄观音。虽是乌龙茶,但黄观音糅合了闽南乌龙和闽北乌龙的特色,茶叶条索紧结、色泽油润、汤色澄明、香气清高悠长、滋味清甜甘醇。可以说,黄观音有武夷岩茶的味、广东单枞的香,还有“云茶”(云霄本土茶叶)独有的花香。在2018年,“云霄黄观音”获得第十二届国际名茶评选最高奖金奖,并在此后接连获奖,成为“云茶”最具代表性的品牌。

采青、晒青、晾青、摇青、杀青、揉捻、烘焙、挑茶,精挑细选后,精茶复焙,才诞生了杯中的这一汪琥珀色的茶汤。在张扬锋看来,做好茶要做的不仅仅是这些,还要讲究天然。茶园里,张扬锋用手翻开茶叶,上面还粘着蜘蛛丝。他说:“植物和动物相依相存,一些茶叶害虫是有天敌的,但是喷农药杀虫就会将益虫也一并杀死,导致农药越用越多的恶性循环。我从不杀虫,而是通过引进害虫天敌,交错种植茶树和功能性植物,加上不打扰林间动物的生存,来达到维持茶园生态平衡的目的。这样的茶,不施肥、不打药,依旧能长得好、口味佳。久而久之,鸟也喜欢到我的茶园安家。你仔细看,茶树底下什么颜色的鸟蛋都有。”

共享理念焙好茶

在黄观音、八仙茶、单枞、水仙、毛蟹等众多“云茶”品种中,黄观音约占总面积的40%,共8000亩。2018年,县委、县政府将“云霄黄观音”确立为区域公共品牌,通过扶持龙头企业、改良种植环境、提升制茶技术等举措,不断擦亮“茗”牌。

“龙头企业+基地”成为农民脱贫的好帮手。张扬锋的福建冇坑生态茶叶有限公司在泮坑村建立茶叶基地,直接带动几十户贫困人口增收脱贫。不过,在泮坑村,不是每个人都像张扬锋一样有自己的茶厂。大多数茶农要把茶背到共享茶厂去加工。

△张扬锋正在做茶

共享茶厂是泮坑专业茶村生态园的重点项目,推行“空间共享、设备共享、技术共享”的创新理念。也就是说,家里有茶却没场地制茶的茶农,可以到共享茶厂使用茶厂的场地、设备;家里有设备、有场地的茶农,也可以到共享茶厂分享经验、学习茶协专家带来的新技术。

有了共享茶厂,泮坑村的茶,从小作坊向标准化生产转变,从普通茶向名优茶转变,泮坑村茶产业借此实现华丽转身,村里的贫困户也从中受益。

若不买茶,也可以来村里看看茶园、嗅嗅茶香。周末乡村游,泮坑村也不会让你失望。泮坑村经过改造,卫生情况不错,村中立面整齐,已然是一处环境优美、返璞归真的“世外茶园”。

村口一棵古树生出了大树洞,和它说说心里话,释放下内心的压力。村落中斜坡顶的石条房子不少,可供怀旧。最可看的还是青翠遍野的茶园,这份绿意从足下延伸,盘旋至头顶,挽起了小池塘和小溪流,绕进了农家小院,在炊烟袅袅中,哼着“绿叶子”变“金叶子”的歌。

来源:闽南日报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Baidu
map